9亿融资!眼科手术机器人完成B轮

融资主体:眼科手术机器人公司名称未明确提及,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为ForSight Robotics
融资轮次:B轮
投资机构:Eclipse Ventures,多家老股东与战略投资方
采集时间:2025-07-01
新闻来自:https://mp.weixin.qq.com/s/k8yEFQaQvHM-v1Bm4V7WfQ

,由Eclipse Ventures领投,多家老股东与战略投资方参与。本轮融资将用于推进其核心平台——ORYOM™眼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并加速面向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等适应症的技术拓展。自成立以来,公司累计融资额已达 1.95亿美元

在全球眼科医生供给持续下降、视力损伤人群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该公司试图通过机器人手术路径,为精细眼科术式提供结构性替代方案。

# 眼科术式的精度困境

全球目前有超过6亿白内障患者,每年接受手术者仅约3000万人。即使在资源最丰富的美国,每年手术量亦仅为400万例。与此同时,全球平均每百万人仅有31.7名眼科医生,白内障手术医生仅14.1人;预计到2035年,医生数量将减少12%,而需求将增加24%。

眼科手术的核心挑战在于 亚毫米级操作精度、高重复性流程要求与高度依赖术者技巧的结构特征 。以白内障手术为例,其操作区域通常局限于 5毫米以内 ,囊膜厚度仅约 4–6微米 ,在术中需避免撕裂囊袋、损伤角膜内皮或牵扯虹膜,同时完成晶状体移除与人工晶体(IOL)精准植入。手术步骤包括角膜微切口建立、连续环形囊膜撕除(CCC)、晶状体核劈裂、皮质清除及IOL注入等,每一步均需手与眼高度协同。

尽管整台手术的平均用时为 10–15分钟 ,其所要求的手术稳定性却极高。医生需在显微镜下持续保持姿态,控制显微操作工具在极小空间中运动,同时对组织反应做出瞬时判断。这种环境下的常见变量包括: 手部生理性微颤、术中疲劳累积影响、器械角度细微偏差 等, 均可能引发后囊破裂、IOL偏位或角膜内皮受损等并发症。

此外,即便在经验丰富的术者之间,手术路径在切口位置、囊膜撕除范围、超声能量分配与晶体注入速度上也存在差异,导致术后屈光误差、视觉质量波动等问题,成为阻碍术式进一步标准化与一致性优化的结构性障碍。这些难以规避的人为变量,正是白内障手术自动化探索的技术靶点所在。

# 从动物模型走向临床:ORYOM™的术式路径

ORYOM™平台(“日光”之意)为全球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眼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由微型机器人、AI算法、计算机视觉与术中成像系统组成。自2022年起,该系统已在猪眼模型上完成多阶段术式验证,由24位医生主导,累计完成数百例完整白内障手术。关键步骤包括:

在2024年ASCRS年会中,大卫·张博士展示了机器人在猪眼中完整执行上述流程的视频记录,进一步证明平台的术式整合能力。试验数据显示, 30只 眼球中无后囊破裂事件,IOL偏位率低,平均手术时间 277秒(±42秒) ,并发症评分低于 1.0

与其他术式机器人不同,ORYOM™平台并非通用系统改造而来,而是为眼球结构定制。平台的自由度设计与空间路径规划支持其进入眼球前段与后段区域,在技术层面上具备向青光眼和视网膜术式扩展的潜力。

对于青光眼术式,如小梁切除、引流装置植入,其空间需求虽小,但对切削路径与力控极为敏感;而对于后段术式,如玻璃体切除、黄斑膜剥离,平台需支持稳定视网膜表面操作与快速反应机制。目前平台已在猪眼模型中测试视网膜区域的操作可达性,是否能通过成像系统扩展至该类手术,将在后续试验中验证。

# 微创介入的控制系统:机器人如何感知与响应

ORYOM™平台采用主从式控制结构,医生通过6米外的远程操控台,使用手柄操控微机械臂动作。微机械臂具备14自由度,支持亚毫米级操作精度,可模拟术者手部动作并消除震颤。

成像系统由术中iOCT与立体显微成像组成,实时回传角膜、晶状体、囊袋等多层组织信息。

AI算法基于成像数据构建术中3D结构模型,预测组织边界并自动生成安全路径,辅助医生在界面上实时决策。平台支持半自动路径规划,但关键步骤均需医生确认后执行。

在皮质清除与IOL植入阶段,系统提供动态图像引导,医生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进行微调。当检测到晶状体碎片残留或后囊形态异常时,医生可即时暂停自动路径并手动干预。文献指出,该系统尚未集成完整触觉反馈机制,但图像数据辅助下的精度已覆盖传统经验判断范畴。

# 临床路径与监管准备

ForSight Robotics已于2024年获得ISO 13485认证,具备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资质。公司预计于2025年启动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定位为可行性试验,用以验证平台在白内障术中的安全性与初步效果。目前试验设计尚未公布,但业内推测将涵盖10–30例患者,试验国家可能包括以色列、美国与英国。

试验目标除完成基本术式操作外,还将评估后囊完整性、术后IOL居中率、术中虹膜损伤评分等关键指标,以形成FDA与CE路径的注册数据基础。若试验顺利,公司预计于2026年获得监管初步批准,并于2027年前后开始商业化部署。

Title
bottom
沪ICP备11021546号 公安部备案号:3101150200894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80461
Copyright©2025 acebridge 上海仕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