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北创营友企业「敢为科技」完成数千万人民币融资

融资主体:武汉敢为科技有限公司
融资轮次:未明确具体轮次
投资机构:基石资本
采集时间:2025-07-04
新闻来自:https://mp.weixin.qq.com/s/aAtQbeiEb8d1jUJmiPLqfA

近日,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全国班(十期)营员张俊龙 企业武汉敢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敢为科技”)完成数千万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 “基石资本” 独家投资。此次融资将重点用于敢为科技在智慧电厂和智能电网领域的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及平台开发、智能硬件产线建设、全国市场布局等全方位提升,进一步强化公司高精度光学智能感知在能源电力领域的领先地位。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全国班”是北创营目前唯一的全年制旗舰级公益课程。 本课程聚合了北创营平台优质的学者专家以及优秀的领军企业创始人,旨在招收国内外优秀的创新创业者。

北创营全国班本着“分享”“发展”“融合”“创新”的宗旨,广泛地吸纳国内外的创业项目,不拘泥于项目的地域和产业类型、申请人的年龄以及创业经验,看中项目自身的技术创新性和市场结合性。

让更多创业者通过北创营全国班得到尽可能全面的创业培训,结交有效的创业伙伴,打通项目落地的政府渠道,解决当前的发展难题。为发现、培养、服务未来执掌百亿、千亿级别企业的新领军人物搭建平台、提供资金支持。

目前,➡️ 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全国班(十二期)正在火热招生中 ,欢迎点击了解报名。

01

战略聚焦

以高精度光学传感与人工智能

融合驱动能源电力安全创新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和“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战略的持续部署;敢为科技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近年来持续优化战略布局,稳健发展“精准碳计量”事业的同时,开发出以“能源电力安全状态智能感知与人工智能融合”为核心的新赛道。依托在高精度光学传感器领域十余年的技术积累,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开发出覆盖能源和电力领域的 变压器、发电机、风电站、储能电站、碳排放 场景的软硬件一体化的智能监测解决方案

02

技术突破

打造全自主光学传感技术体系,构建国产化链条

敢为科技以 “自主化国产化” 为战略目标,成功实现MEMS 光源、窄带滤光片、中红外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等关键部件的自主研发与量产,使公司高精度光学检测产品国产化率突破 90%,凭借稳定的产品性能和更低的成本,成功获得市场的青睐。在技术融合层面, 将光学传感技术与AI 算法深度整合,打造 “硬件 + 软件 + 数据” 的智能监测平台 ,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与边缘计算,将海量传感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决策信息,显著提升电力设备运维效率与可靠性。

03

产业赋能

推动能源安全监测智能化升级与规模化应用

敢为科技开发的 “能源电力安全解决方案” 可覆盖 火电、核电、风电、光伏 等各类能源场景 ,目前已实现规模化应用落地,显著提升了电站设备的稳定运行水平。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 “发电机水中溶解氢安全监测系统” ,已在大唐集团江西抚州发电厂成功应用。 “变压器油中气体监测预警系统” 则 在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及华电集团等央企旗下的火电项目;三峡新能源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长江电力水电项目;大唐集团钠离子储能电站以及中广核核电项目等多类型能源场景中落地运行,其产品的可靠性与技术优势获得客户充分认可。

04

未来引领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智能感知体系,定义新风向

在未来,敢为科技持续以“高精度光学传感技术”为核心,聚焦“双碳”目标与“能源电力安全智能感知”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推动光学传感技术与 AI、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公司依托自主化和国产化优势,加速核心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规模化落地,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致力于成为中国能源电力安全监测领域的新风向标。

关于敢为科技

武汉敢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敢为科技”)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武汉光谷,是一家专注于高精度光学传感器研发与人工智能诊断技术深度融合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以 “感知能源安全,赋能低碳未来” 为使命,致力于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设备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及智能预警解决方案,覆盖双碳目标下的火电、风电、光伏、储能、核电及电网等关键场景,助力行业实现安全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在硬件端,公司自主研发的“声、光、电、机”多模态高精度传感器阵列,突破了传统监测设备的性能瓶颈;在软件端,公司构建了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的智能诊断模型,通过海量数据训练与动态优化,对传感器采集的多维度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实现了对设备的健康状态评估、故障精准定位及风险预测。 依托 “高精度传感+AI诊断”双引擎技术 ,通过软硬件协同,敢为科技构建了全场景智慧监测与智能预警体系。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敢为科技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专利110余项,软件著作权70余项,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标准。 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传感器微型化、AI模型轻量化及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推动能源监测从“事后维修”向“预测性维护”跃迁,助力双碳目标与智慧能源的安全转型,为全球能源体系的安全低碳转型提供中国创新方案。

END

感 谢 关 注 与 支 持

Title
bottom
沪ICP备11021546号 公安部备案号:3101150200894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80461
Copyright©2025 acebridge 上海仕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