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简称 “ 协鑫光电 ” )近日宣布完成 C2 轮近 2 亿元 人民币融资,为钙钛矿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再添强劲动力。此轮融资是继去年末 C1 轮 5 亿元融资 后的又一重大资本进展,至此协鑫光电 C 轮融资总额已达 近 7 亿元 。新资金将全力投向 全球首条 GW 级钙钛矿产业基地的量产建设 与核心技术攻坚,加速推动 全尺寸钙钛矿叠层组件 的商业化落地进程。
资本引擎全速启动
作为 协鑫集团 精心孵化的 “ 第五子 ” ,协鑫光电自 2020 年 5 月首轮融资 开启,短短不到六年时间已高效完成 11 轮融资 ,累计吸引战略投资 超过 15 亿元 人民币。投资方阵容星光熠熠,宁德时代、腾讯、淡马锡、红杉中国、信达资产、赛富基金等 产业巨头与顶级投资机构 持续加注。 光源资本 担任本轮融资财务顾问。
密集的资本注入 正推动协鑫光电加速奔向资本市场。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明确表示,协鑫光电 力争于 2025 年底实现在香港 IPO 。若成功上市,其不仅将成为协鑫集团旗下继协鑫集成、协鑫能科、协鑫科技、协鑫新能源之后的 第五家上市公司 ,更将摘得 全球 “ 钙钛矿第一股 ” 的桂冠。
技术破壁者之路
协鑫光电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引领行业的 技术突破 与 量产能力 。在创始人范斌博士带领下,公司拥有 76 项 授权专利,成功解决了钙钛矿组件迈向 大 规 模产业化 的三大核心瓶颈 —— 尺寸、效率与稳定性 。
2025 年 成为其技术里程碑式的一年。
效率 再次登顶。 6 月,其叠层组件效率攀升至 29.51% ,认证面积 1.71 平方米 ,创下 全球最高认证纪录 。单结组件效率也在 1 月达到 22.43% 。
稳定性 获得新突破。组件成功通过 德国 TÜV 莱茵 3 倍于 IEC 标准 的严苛加严老化测试(湿热、热循环等),扫清了产业化最大的 可靠性 障碍。
此外,作为 全球唯一 实现大尺寸( 1.15 米 ×2.4 米)钙钛矿组件量产的企业,其昆山吉瓦级产业基地于 今年 6 月 24 日正式投产 ,标志着钙钛矿光伏技术正式跨入 商业化规模量产 的全新纪元。该基地总投资 50 亿元 ,目标产能 2GW ,首期 1GW 生产线 已投入运营 。
更引人瞩目的是其 成本优势 ,钙钛矿组件的生产成本较传统晶硅电池 降低约 50% ,结合协鑫集团独有的 “FBR 颗粒硅 +BC 背接触 + 钙钛矿 ” 技术组合 ,有望重塑整个光伏产业链的 性价比 格局。
协鑫生态链赋能
协鑫光电的迅猛发展,深植于 协鑫集团 强大的 产业生态 与 资源协同网络 之中。集团在 光伏材料 、 高端装备制造 等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协鑫光电提供了坚实后盾。
集团旗下上市公司 协鑫科技 正积极转型为 “ 硅基公司 ” ,以 60 万吨硅烷气体产能为基础,横向拓展 碳化硅、硅碳负极 等高端领域。其 颗粒硅 业务已展现出显著竞争力, 2025 年初现金制造成本降至每公斤 27.14 元 ,较主流改良西门子法 低 30% ,且 碳足迹优势 突出 。
这种协同效应在 应对全球绿色贸易壁垒 时尤为关键。协鑫钙钛矿组件 “ 摇篮到大门 ” 的碳足迹仅 41kg CO ₂ e/kWp ,远低于欧盟碳关税及中国光伏组件出口低碳评价要求设定的门槛( 415kg CO ₂ e/kWp ),使其在未来国际市场竞争中 占据先机 。
钙钛矿革命前夜
协鑫光电 昆山 GW 级基地的投产 与 效率纪录的刷新 ,被视为 光伏产业 “ 技术奇点 ” 来临 的标志性事件。 钙钛矿 作为公认的第三代光伏技术,被视为突破晶硅电池理论效率极限、 实现更高光电转换效率 的关键路径。
资本市场 对此反应积极。东吴证券研报指出,目前 晶硅大厂 多倾向选择 钙钛矿 / 晶硅叠层路线 以提升效率,而 全钙钛矿路线 则为初创企业提供了 差异化竞争 空间。 A 股钙钛矿电池概念 近期也受到市场关注。
放眼全球,钙钛矿技术竞赛已进入 GW 级量产能力比拼 的新阶段。协鑫光电凭借其领先的 量产能力 、破纪录的 效率 、背靠协鑫集团的 强 大生态 以及 资本 的 强 力助推,正从实验室的领跑者,转型为 开启全球钙钛矿商业化大门 的破局者。其 “ 吉瓦级量产 + 场景化示范 ” 的双轮驱动战略,锚定了一条清晰的 “ 产能放量 → 大规模制造 → 叠层爆发 ” 的路线图。
当效率突破 29.51% 的叠层组件从昆山基地的生产线下线,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就,更宣告了 光伏产业第三次技术革命 浪潮的奔涌而至。协鑫光电以 近 7 亿元 C 轮融资为燃料,点燃了钙钛矿商业化的引擎,在 FBR 颗粒硅 +BC+ 钙钛矿 的 “ 黄金三角 ” 技术组合推动下, 全球能源转型 的绿色画卷正加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