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泰克”)宣布已于近日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上实资本旗下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和 复容投资旗下复旦大学生物医药转化基金(以下简称“三复基金”) 联合领投。融资资金将用于推进基于ATTEC技术筛选分子胶靶向神经退行性疾病致病蛋白降解剂的药物开发及临床前研究。 靶向“不可成药”靶点是近年原创性药物开发的方向之一。 传统的药物研发是基于经典受体药理学的“占用驱动”模式,发现和鉴定直接和靶蛋白活性中心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包括发现提升其功能的激活剂或抑制其活性的抑制剂。这种方法需要较高浓度的药物,以确保对靶蛋白的占用,发挥药效。 但满足“占用驱动”模式的经典靶点蛋白质大概只占总蛋白量的15%左右,超过80%的与疾病相关的支架蛋白、转录因子和其他非酶蛋白,功能不可被占用所抑制,但其表达失常会导致各类疾病。一直以来,此类靶点被看作是“不可成药”靶点,有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在攻克“不可成药靶点”难题上,蛋白降解技术格外受看好。诱导蛋白降解的小分子药物研发技术开启了“事件驱动”模式的蛋白降解新纪元。与“占用驱动”模式相比,“事件驱动”模式不再专注于占用活性中心,而是驱动靶蛋白降解,在“不可成药靶点”的药物开发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复容投资长期关注 靶向“不可成药”靶点 领域的最新成果,布局了以 阿泰克 为代表的 蛋白降解药物研发领跑者。
阿泰克 经 复旦大学科技成果转化 而成立 ,是 全球首创 的新一代蛋白降解新药研发创新平台。 公司核心技术来源于 复旦大学发表于2019年《Nature》主刊的蛋白自噬降解技术(ATTEC),该技术被该杂志评为当年全球十大论文 。 公司聚焦重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打造 基于ATTEC独特的蛋白降解新药研发技术平台 ,储备了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肿瘤领域等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研产品管线,致力于 为“不可成药”靶点提供全新治疗方案 。
项目团队由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教授、蛋白工程领域教授、光学筛选技术教授、药物筛选技术专家 和工业界资深新药研发专家组成, 具备“领先技术+产业落地”全能新药研发能力 ,核心技术平台及管线得到了 全球制药巨头 的认可并开展合作 。 本轮融资前,公司曾获得红杉中国、树兰医疗集团旗下树兰俊杰资本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公司首发管线ATCN1001是针对帕金森病研发的分子胶药物,相比临床推进的药物分子,具有 分子量小、成药性好、成本低、跨血脑屏障佳 等多个优势。利用ATTEC技术筛选新型分子胶能够有效诱导自噬途径降解大脑神经元细胞内致病蛋白及其聚集体水平, 解决现有在研及上市药物的痛点 。ATCN1001管线分子有良好的成药特征及PK表现,在in vivo验证中 展现了良好的靶点降解效率 。未来将进一步推进分子优化及IND申报计划。
阿泰克创始人丁滪 表示:“非常感谢新老股东对阿泰克团队的肯定和支持!ATTEC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小分子筛选系统和高效降解能力。公司已建立高通量筛选、药物设计与药理研究三大核心部门,构建了覆盖从靶点验证到药物优化的全流程技术平台。本轮资金将助力阿泰克推进现有管线进展,并持续拓展针对‘ 不可成药 ’靶点的新型疗法,打造全球领先的蛋白降解药物研发企业。” 阿泰克首席科学家鲁伯埙 表示:“阿泰克团队在过去几年里凭借着原创技术平台和团队融洽合作,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项目推至PCC阶段。本轮资金将有力地支持公司打造全球领先的CNS管线至临床,并加速核心新平台技术的开发。我坚信随着项目不断推进,原创技术优势会进一步体现,早日实现造福患者的使命。” 三复基金负责人李政雄 表示:“很荣幸完成对复旦大学原创技术ATTEC转化项目阿泰克的战略投资。作为一支立足复旦、服务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三复基金始终以‘推动实验室突破走向产业变革 ’ 为使命。此次投资阿泰克,正是这一使命的生动实践。公司技术源自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的颠覆性发现,其通过‘ 自噬小体绑定化合物 ’机制,叠加团队搭建的高效分子筛选平台,为多种重大疾病治疗提供了全新路径,特别是胞内异常蛋白的降解,已初步展现出理想数据结果。这一成果不仅是复旦基础研究实力的体现,更展现了从‘ 0到1 ’原始创新的全球竞争力。三复基金将以资本为纽带,整合复旦学科生态与产业资源,助力ATTEC完成技术验证和临床转化,让更多患者早日受益于这一中国原研的突破性创新。” 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合伙人郭秋杉 表示:“帕金森患者群体随人口老龄化持续扩大,疾病负担日益加重。现有治疗主要基于多巴胺机制进行症状控制,长期应用伴随显著运动并发症,在研药物亦普遍面临疗效不足和临床转化难度高等挑战。阿泰克依托其独有的ATTEC技术,可实现对胞内致病性大分子蛋白聚集体的高效靶向降解,同时借助公司自主研发并引领全球的斜入射光反射差高通量无标记筛选平台,突破性地解决了分子胶互作筛选的核心瓶颈。ATCN1001展现出优异的体内外活性与明确疾病修饰潜力,其可口服的特性有望成为帕金森病领域极具突破价值的创新疗法,为患者未满足的深切临床需求提供全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