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由北京理工大学的院士团队主导,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与产学研资源,致力于储能用绿色低成本铁基硫酸盐钠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的产业化。团队聚焦钠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研发与系统集成,旨在解决锂资源短缺问题,为大规模储能场景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替代方案。
2 、【项目优势及近期动态】
( 1 )技术地位:国内首家实现铁基硫酸盐正极材料公斤级制备,突破低成本水系液相法工艺;
( 2 )资质荣誉:团队发表 SCI 论文 60 余篇,申请专利 50 余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2 项;
( 3 )战略定位:国家级新能源材料技术转化项目,入选北京市重点科研产业化布局。
( 4 )正极材料革新:铁基硫酸盐正极成本仅 4000 元 / 吨(磷酸铁锂为 3.9 万元 / 吨),电压平台达 3.7V (高于磷酸铁锂的 3.2V );环保水系工艺,无有毒元素,能耗低(热处理温度 <500 ℃),原材料为工业副产物(硫酸亚铁、硫酸钠);实验室验证性能:能量密度 320Wh/kg ,循环寿命 >10000 次,低温与大倍率性能优异。
( 5 )全体系布局:同步开发硬碳负极、防过充电解液、原位补钠技术等配套技术,构建完整钠电技术链。
( 6 )研发里程碑:完成公斤级前驱体及正极材料小试验证;规划 2025 年启动 50-100 吨级中试线, 2026 年实现百吨级量产;万吨级产线建设计划于 2027 年推进。
( 7 )合作与布局:下游合作: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海博思创、三峡能源、南方电网等头部企业对接;场景拓展:瞄准数据中心绿电储能(腾讯云、百度智能云)、基站备电、两轮车升级等垂直场景。
3 、【项目简况】
该项目核心建设内容产线规划:
一期:建设 100 吨级正极材料中试线及方壳电池试制产线;
二期:扩建至万吨级正极材料产线及 100MWh 电池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