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晚间, 蔚来集团又宣布完成了 10亿美元的股权增发融资 , 折合人民币大概71亿元. 有一说一, 这速度真的让人刮目相看, 从发布公告到完成融资, 就几个小时的事儿, 美国存托凭证发行价每股5. 57美元, A类普通股发售价每股43. 36港元 .
说实话, 这已经是蔚来今年第二次大规模"补血"了!今年3月份那次, 蔚来以每股29. 46港元的价格配售股份, 搞到了40. 3亿港元. 两次加起来, 蔚来今年在二级市场的融资已经超过百亿人民币 了. 这还不算宁德时代那25亿元的投资, 以及安徽国资的支持.
看得出来, 李斌这次融资的背后有深层考虑. 有消息说, 这次融资主要是为了 保交付 !原因很简单, 订单多了, 需要更多资金囤车, 提前给供应链付钱, 避免因为资金紧张导致产能跟不上. 乐道L60上市时就因为电池供应链资金问题, 产能一直爬不上去, 错失了不少机会.
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 确实挺有意思的. 美股那边跌了将近9%, 但港股开盘跌了3. 64%后, 很快就翻红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对蔚来的判断还是比较分化的, 但整体信心还在 .
更值得关注的是, 这次融资吸引了不少国际资本的参与, 包括美国、英国、瑞士、挪威等地的知名长线投资机构. 这跟之前主要依靠国内资本输血有明显区别, 海外机构的加入, 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蔚来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 .
蔚来官方表示, 这笔钱主要用于智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开发旗下品牌未来技术平台及车型、扩展充换电网络等等. 说白了, 还是在为长远发展做准备. 毕竟, 研发投入这块, 蔚来从来不手软, 每个季度基本都是30亿左右的投入 .
李斌之前放话说, 要在今年Q4实现盈利. 听起来挺夸张的, 从二季度亏损50亿, 到四季度实现正向盈利, 这跨度确实不小. 但李斌给出的账算得还挺细: 四季度月交付量要达到5万辆, 毛利率恢复到16%-17%左右, 同时把销售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 .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 8月份蔚来交付了3. 13万台, 创了历史新高, 环比增长49%, 时隔34个月重新超越理想. 三季度的交付指引是8. 7万到9. 1万辆, 看起来问题不大. 但要实现月交付5万辆, 四季度总交付15万辆, 这个目标还是挺有挑战性的.
产能爬坡的速度能不能跟上, 这是关键 . 李斌的规划是, 乐道每月产能2. 5万辆, 蔚来品牌每月产能2. 5万辆, 萤火虫每月产能6000辆, 三个品牌加起来月产能5. 6万辆. 理论上是够用的, 但实际执行起来, 肯定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毛利率这块, 李斌的目标是综合毛利率达到16%-17%, 但二季度只有10. 3%, 还有6-7个百分点的差距. 不过, 随着L90、ES8这些高毛利产品在产品组合里比例的提升, 确实有机会改善. 关键是能不能真的把研发费用从30多亿控制到20亿左右, 这个挑战不小 .
除此之外, 换电模式一直是蔚来的差异化优势, 但也是烧钱大户. 目前蔚来已经布局了超过2000座换电站, 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换电网络的密度和覆盖范围, 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品牌竞争力 , 所以这块投入估计还得继续加大.
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来看, 确实是越来越激烈了.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依然强劲, 比亚迪在插混和纯电两个赛道都有不错的成绩, 理想、小鹏也都在加速追赶. 蔚来要想突围, 除了产品力, 服务体验和品牌差异化可能是更重要的竞争壁垒 .
总的来说, 李斌这次融资, 既是为了解决眼前的资金压力, 也是为Q4盈利目标做准备. 71亿元的融资规模确实不小, 但对于蔚来这样的企业来说, 钱永远不够花 . 关键还是要看能不能真的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形成足够的竞争优势, 最终实现自我造血. 毕竟, 资本市场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投资人更希望看到的是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而不是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