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由哥伦比亚大学机器人与机器学习博士胡宇航于2024年6月创立,其深耕机器人自我建模、类人交互系统领域,论文发表于《ScienceRobotics》等顶刊,兼具学术深度与工程落地能力,同时以百万粉丝自媒体账号“U航”实现技术传播与用户共创。核心团队汇聚全球顶尖人才,联合创始人朱德航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专注仿生皮肤技术;成员涵盖机器学习、机械工程、心理学等多学科,多来自美国宾大、英国帝国理工等学府,构建“技术研发+艺术设计”的复合型团队。
二、产品优势:突破情感交互技术瓶颈
以“跨越恐怖谷效应”为核心目标,构建三大技术壁垒:一是全球首个可微分高维情绪基座模型CharacterMind,能融合语音、表情、语境解析情绪,生成自然表情与动作回应;二是全自研仿生硬件,Elf系列机器人含30个自由度,Lan系列具备10个自由度仿生皮肤,自主研发的微型电机可精准控制微表情;三是自监督学习技术,通过“镜像自感知”实现环境自适应,降低数据依赖。其仿生微笑视频因拟真度引发热议,成为行业技术标杆。
三、商业模式:聚焦高情绪价值场景
避开工业机器人红海,切入情感价值密集赛道:ToB端聚焦品牌旗舰店、主题乐园等场景,通过交互机器人形成“围观效应”转化流量溢价;ToC端瞄准家庭陪护,打造桌面级高亲密度陪伴机器人。采用“硬件+模型+服务”闭环,硬件销售与场景定制服务结合,同时通过情绪模型授权拓展数字人等衍生场景,2025年底启动员工内测验证商业化路径。
四、投资方:顶级资本持续加码
成立一年多完成三轮融资,最新一轮由蚂蚁集团领投,锦秋基金联合投资,厚雪资本、鹏城愿景基金等跟投,老股东顺为资本、招商局创投超额追投。顺为资本借此补全“本体平台—具身智能—情绪交互”生态闭环,蚂蚁集团看重其情绪模型与自身AI技术的互补性,科研基金加持则强化技术研发背书,累计融资超亿元,聚焦情绪模型迭代与场景落地。
一、创始团队:航天"国家队"基因掌舵
创始人、CEO刘百奇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曾在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从事7年火箭总体设计,参与重大型号论证,还借调军科委参与战略技术规划,兼具技术功底与行业视野。核心团队由航天领域资深专家构成:联合合伙人刘建设来自航天科技集团,参与多型号火箭研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动力系统总师程圣清是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多款发动机研制;副总裁夏东坤为中科大博士,拥有10余年航天型号经验。整体团队中博士41人、硕士107人,航天行业8年以上经验者占比90%,多来自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顶尖机构。
二、商业模式:"固液并举"的太空运输服务
以"低成本、高频次进入空间"为核心,定位太空"快递服务商",通过自研火箭提供卫星发射服务并收取费用。采用"固液并举、高低搭配"策略:固体火箭"谷神星"系列满足小卫星灵活发射需求,液体火箭"智神星"系列瞄准大型星座组网市场。构建"研发-生产-发射"全链条能力,核心系统自主设计,发动机关键部件实现3D打印,仅基础零件外包,同时通过流程优化将发射准备周期从40多天压缩至10个工作日。
三、产品优势:技术突破与高可靠性并行
固体火箭"谷神星一号"可兼顾陆海发射,500km太阳同步轨道运力达300kg,累计发射20次仅1次失利,2024年完成5次发射,发射频次居国内民营首位。液体火箭"智神星一号"对标SpaceX猎鹰九号,低轨运力可达14吨,设计重复使用50次,其"苍穹"5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成功,采用国内首个七机并联方案。"光年"系列固体发动机推力覆盖30N至100t,可灵活定制,自主研发的多型姿控发动机均试车成功,形成技术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