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祝贺,砺博生物完成近亿元融资

融资主体:砺博生物
融资轮次:Pre-A轮
投资机构:未明确具体投资机构
推理时间:2025-10-03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rt7KDG5snxJxMKzWOXEk2w

近日,砺博生物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在周耀旗看来,清晰的差异化技术路径、可验证的里程碑达成能力,以及高度契合中国创新药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是企业能够在资本寒冬中逆势突围的重要原因。

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颜宁发来祝贺:“我们始终致力于构建‘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完整创新链条,砺博生物的案例正是这一理念结出的硕果。”

周耀旗团队的技术路线独辟蹊径,绕过蛋白质本身,直接靶向指导蛋白质生成的“源头指令”——RNA。“我们结合AI预测来快速定位关键区域,再通过高效的湿实验平台进行验证和筛选,从而精准找到能破坏‘错误指令’的小分子化合物,从源头阻止疾病蛋白的产生。”周耀旗说。

与此同时,詹剑也全职回国。他们的理念还吸引了药物化学专家、后来的砺博生物首席技术官方超。此前,方超已积累了10多年的小分子药物研发经验。在美国生物医药公司Arrakis Therapeutics任职期间,方超牵头构建了RNA靶向小分子(rSMs)平台,为公司争取超过3亿美元的合作预付款和资金。

2022年,3位科学家合作创立砺博生物,他们在计算、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背景让这家初创企业能够无缝衔接地从靶点发现推进到先导化合物优化。

周耀旗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坦言,由于大家研究侧重点不同,融合初期也曾面临“共同语言”的挑战。经过多次深入讨论,团队逐渐建立了基于共同目标的沟通框架,让计算预测更贴近实验验证需求,也让化合物设计更早纳入临床转化考量。

砺博生物在成立后两年多时间里,搭建并验证了包括靶点发现和分子发现在内的技术平台。周耀旗介绍,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一条管线已完成主要临床前研究,即将启动中美双报;在肿瘤领域,两条管线已接近确定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相关分子在体内外药效、选择性及初步安全性等方面均表现优异。

很多初创科技企业都曾遭遇“死亡谷”挑战。对此,周耀旗表示,他们非但没有陷入其中,反而加速跨越了这一阶段。“跨越‘死亡谷’不是被动求生,而是依靠系统方法主动突破。”

对此,他分享了三个策略:第一,企业从创立之初就设定了以关键数据产出为目标、有时间节点、可衡量的路径,并且按时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第二,打造“平台技术”这一护城河,不押注单一产品,而是建立能持续产出候选化合物的、AI赋能的RNA靶向小分子发现平台,显著增强抗风险能力,让投资者看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第三,与资本构建“伙伴”关系而非简单融资,“聪明资本”可以帮助企业更精准地规避研发陷阱,加速价值实现。

在平衡科研探索与投资收益方面,詹剑介绍了团队的做法:将研发管线分为两类。“收益导向型”管线靶点验证度较高、机制相对成熟,风险较低;“探索导向型”管线则包含前沿靶点或全新作用机制,虽然周期长、风险高,但一旦成功将带来颠覆性回报。

詹剑认为,这两类管线并不矛盾,前者支持企业“行稳”,后者支持企业“致远”。在实际操作中,“收益导向型”管线致力于快速推进到临床验证阶段,支持企业价值逐级提升;而“探索导向型”管线则着眼于追求长期、爆炸性、难以颠覆的优势,为企业长期价值增长准备驱动引擎。

END

声明: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为促进业内交流与学习; 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如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Title
bottom
沪ICP备11021546号 公安部备案号:3101150200894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80461
Copyright©2025 acebridge 上海仕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