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动力完成24亿元D轮融资,技术攻坚夯实民营航天头部地位
融资主体: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融资轮次:D轮
投资机构: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及六合区各级投资平台,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旗下制造业协同基金
推理时间:2025-10-06
投行前哨站了解到,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正式官宣,完成总金额达24亿元的D轮融资。这笔资金的到位,不仅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了其在国内民营商业火箭领域的头部优势——在此之前,该公司已凭借20次发射全部成功、85颗卫星精准入轨的亮眼成绩,稳居国内民营火箭企业“发射频次最高、成功率领先”的位置——更充分印证了其在关键技术突破层面的硬实力与底气。 从本轮融资的投资方构成来看,既有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这类兼具政策导向性的基金主体,也涵盖了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及六合区各级投资平台、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旗下制造业协同基金等地方属性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机构。资本选择以实际投入“投票”,背后逻辑十分明确:商业航天领域的竞争,最终取决于技术落地的可靠性与确定性。而星河动力过去一年在火箭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突破,恰好为这一逻辑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 作为此次融资的重点投入方向,“智神星”系列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的研发已进入关键验证阶段。其中最受行业关注的一子级垂直回收技术,近期顺利完成全系统地面热试车——这也是国内民营火箭企业首次在模拟真实飞行工况的条件下,实现该技术的全流程验证。从试验数据来看,火箭子级返回过程中,栅格舵的姿态控制精度达到0.1度级别,着陆腿缓冲吸能效率超过90%,核心性能指标已逼近国际主流可回收火箭水平。尤为关键的是,研发团队通过优化发动机推力调节算法,将火箭回收时的速度偏差控制在±0.5米/秒以内,这意味着未来火箭重复使用时,无需经过大规模维修即可快速转场,能显著降低后期运维成本。 除此之外,“智神星”芯一级搭载的YF-100K液氧煤油发动机,已完成多次全推力长程试车,累计工作时长突破2000秒,成功验证了多次点火、变推力等关键技术。该发动机采用3D打印喷注器与高模量碳纤维壳体,推力调节范围覆盖10%至100%,为火箭回收后的快速复用搭建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据公司技术负责人透露,目前“智神星”原型机的总装工作已近尾声,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执行首飞任务。若此次回收试验成功,将直接推动火箭发射成本降至现有固体火箭的三分之一。 在深耕中小卫星发射市场的“谷神星”系列产品上,星河动力同样融入了不少技术创新思路。针对当前固体火箭推进剂成本占比高、燃烧效率不稳定的行业痛点,该公司联合高校共同研发的新型复合推进剂已完成配方定型。 与此同时,研发团队在制导控制算法领域取得突破,通过引入深度学习模型,将火箭入轨精度从百米级别提升至十米级别。这意味着卫星无需额外消耗燃料进行轨道修正,有效延长了在轨使用寿命,间接为客户创造了更高价值。今年7月,“谷神星二号”验证箭已完成静态点火测试,各项参数均达到设计标准,预计2025年底实现首飞。届时,星河动力将形成“液体可回收火箭+高性价比固体火箭”的双轮驱动发展格局。
Title
bottom
沪ICP备11021546号 公安部备案号:3101150200894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80461
Copyright©2025 acebridge 上海仕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