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光红外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打破海外垄断实现高端设备国产替代

融资主体:凌光红外
融资轮次:A++轮
投资机构:IDG,启高
推理时间:2025-10-09
信息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cxbzPRow22Ybi-wC-bfxLg

投行前哨站获悉,近日,安徽凌光红外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凌光红外」)成功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此次融资由IDG和启高联合领投。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电性失效分析仪器的量产规模,推进热导率设备的研发进程,以及加强海外销售体系的建设。
长期以来,电性失效分析行业一直被美国赛默飞、日本滨松等国际巨头所垄断,这种局面已持续30余年。国内客户受限于此,要么高价进口相关设备,要么退而求其次选择进口二线品牌,这不仅导致检测环节成本高昂、时效低下,还使得产品保密难度大幅增加。2019年,「凌光红外」首席科学家侯达之从日本回国加入中科大后,因科研所需的锁相红外设备遭海外厂商禁运,其研究工作被迫停滞一年。这一事件促使侯达之决心自主研发,经过半年的努力,他成功研发出原型机,并于2021年联合两位复旦校友正式创立了「凌光红外」。
「凌光红外」成立初期专注于锁相红外单一设备,如今已发展成为覆盖电性失效分析全产品线的企业,产品涵盖近红外、中红外下的多种弱光显微成像仪器,主要应用于半导体、电子元器件、汽车、材料等多个领域。公司创始团队虽为首次创业,但成绩斐然,成立三年来累计销售额已突破亿元,交付设备超过50台,成功打破了海外厂商对电性失效分析行业的垄断,实现了高端设备的国产替代。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锁相红外显微镜、微光显微镜和激光诱导电阻检测仪三款设备。其中,锁相红外显微镜作为公司最早研发的产品,其性能不仅与进口旗舰设备持平,部分指标还实现了超越;微光显微镜和激光诱导电阻检测设备也达到了旗舰设备的水准。
「凌光红外」CEO刘祥安表示,尽管电性失效分析是一个细分领域,但国内已有2 - 3家厂商陆续进入。不过,凌光红外在产品性能、量产能力、研发投入、规模及交付量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他还指出,细分领域存在设备研产难度大、客户要求高、市场有限等特点,单纯依靠降低性能打价格战无法长期生存,公司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开拓新的市场。
除了电性失效分析设备,「凌光红外」还积极布局了显微测温、热导检测和活体成像等领域。目前,显微测温、热导测试设备在累计交付设备中占比近10%,逐渐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在生产方面,公司已在合肥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体系,并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刘祥安强调,高端仪器行业依赖稳定的生产工艺和供应链,这需要大量的投入和积累,目前凌光红外已交付近50台设备,且运行基本稳定。
Title
bottom
沪ICP备11021546号 公安部备案号:3101150200894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80461
Copyright©2025 acebridge 上海仕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