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公司概况
1.1 公司介绍
南京耀宇视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耀宇视芯”)是一家专注于AR/VR头显6DoF软硬件及芯片研发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成立于2022年1月19日。公司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贤坤路3号B座一单元3F02室-2,注册资本为196.038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杜永莲。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耀宇视芯已获得”A+轮”融资,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拥有国内顶尖的算法团队和芯片设计团队,具备XR领域全栈核心算法和芯片设计能力;其次,作为XR方案的国产替代引领者,其技术已实现产品化落地;最后,公司与行业内众多厂商如珑璟光电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这些优势使耀宇视芯在AR/VR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1.2 公司产品
耀宇视芯主要为AR/VR头显行业提供基于自研芯片的全套6DoF解决方案,其核心产品线包括:
头部6DoF定位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6DoF
SLAM算法,已在国产头部手机厂商中实现产品化落地,达到低延迟和亚毫米级精度,有效实现虚拟与现实的交互。
手部6DoF定位技术:同样基于6DoF
SLAM算法,为用户提供更自然、更精准的交互体验。
云端地图服务:创新性地实现了云端SLAM和终端SLAM的一体化高度融合,为AR/VR应用提供更强大的空间感知能力。
6DoF
SLAM芯片:目前正处于逐步产品化交付阶段,这将进一步提升公司解决方案的性能和集成度。
这些产品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AR/VR交互生态系统,从算法授权、交互芯片、空间定位模组到云地图服务,再到整机设计参考方案,耀宇视芯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1.3 公司股东
耀宇视芯的股东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投资方:
风险投资机构:包括创享投资(领投天使轮)、星纳赫资本(领投天使轮)、华睿资本(参与天使轮)、国晨创投、亿泓投资、敦鸿资产(参与A轮)等专业投资机构。
产业资本:如上市公司汇通达(参与天使轮)、Rokid(参与A轮)等具有产业背景的投资方。
政府背景基金:包括合肥市产业投促创业投资基金一期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肥庐州壹号产业基金有限公司、合肥产投科创种子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2025年4月新加入的股东。
个人投资者:如拉尔夫、咏圣资本等原股东的追加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杜逢博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19.7609%的股份,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间接持有公司5.3811%的股份。这种多元化的股东结构为公司提供了资金、资源和产业协同等多方面的支持。
1.4 团队成员
耀宇视芯拥有一支技术实力雄厚的核心团队,虽然公开信息中未披露完整的团队成员名单,但从公司介绍中可以了解到以下关键信息:
算法团队:被描述为”国内出类拔萃”,在计算机视觉和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领域具有深厚积累。团队成员可能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在6DoF
SLAM算法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芯片设计团队:具备从算法到芯片的完整设计能力,能够将复杂的6DoF算法高效地实现为专用芯片。这种算法与芯片协同设计的能力在国内较为稀缺。
管理团队:由法定代表人杜永莲领导,秉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的理念,推动公司在短短三年内就实现了从初创到A+轮融资的快速发展。
虽然没有具体的团队成员背景信息,但公司技术成果的快速落地和融资进展表明,其团队在技术研发、产品化和商业运作方面都具有较强实力。
1.5 公司发展历程
耀宇视芯虽然成立时间不长(2022年1月成立),但发展迅速,主要里程碑包括:
2022年1月:公司正式成立,专注于AR/VR头显6DoF软硬件及芯片研发。
2022年:完成天使轮融资,由创享投资、星纳赫资本领投,汇通达、华睿资本等跟投,初步验证了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
2023年:6DoF
SLAM算法在国产头部手机厂商实现产品化落地,标志着核心技术获得市场认可。
2024年: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晨创投、亿泓投资、Rokid、敦鸿资产等,公司估值显著提升。
2025年4月:引入合肥市产业投促创业投资基金等三家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资机构,同时6DoF
SLAM芯片进入产品化交付阶段。
2025年7月(当前):公司处于A+轮融资阶段,技术产品线持续完善,市场影响力逐步扩大。
这一发展历程展现了耀宇视芯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再到市场拓展的清晰成长路径,体现了公司在AR/VR领域的快速成长性和技术领先性。
['# 南京耀宇视芯科技有限公司', '####
\n\nVR/AR协处理芯片|6DoF解决方案|头显设备|SLAM算法|亚毫米级精度|云端地图服务|自研芯片|机器视觉算法|SoC芯片|高精动态地图|低延迟交互|空间定位模组|国产替代|软硬件研发|高新技术企业',
'\n\n\n\n南京耀宇视芯科技有限公司聚焦AR/VR领域,提供基于自研芯片的6DoF全栈解决方案。作为2022年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产品包括亚毫米级精度的头部/手部定位技术、云端地图服务及6DoF
SLAM芯片,已实现在国产头部手机厂商的技术落地。公司拥有算法与芯片协同设计的稀缺能力,获多轮融资至A+轮,股东结构涵盖头部风投、产业资本及政府基金,市国资委间接持股5.38%。技术实力体现在全栈自主研发能力、与珑璟光电等厂商的战略合作,以及快速迭代的"启明"A1088芯片产品线。财务状况良好,近三年融资节奏稳定,2025年引入合肥市政府背景基金强化资源支撑。\n\n综合研判,该公司属AR/VR领域高成长性技术企业。招商视角:建议归类为"值得立即招引"。其底层技术突破符合数字经济基建需求,政府背景股东加持下区域合作潜力显著,建议提供研发补贴及场景对接政策加速生态构建。投资视角:评为"建议持续关注"。虽技术指标领先且国产替代空间明确,但需观测6DoF芯片量产交付能力及消费级市场渗透率,建议下阶段重点跟踪季度订单增速与核心客户续约率,待产品规模化验证后择机介入。\n-------------------------------\n',
'# 1 公司概况\n\n## 1.1
公司介绍\n\n南京耀宇视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耀宇视芯")是一家专注于AR/VR头显6DoF软硬件及芯片研发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成立于2022年1月19日。公司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贤坤路3号B座一单元3F02室-2,注册资本为196.038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杜永莲。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耀宇视芯已获得"A+轮"融资,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n\n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拥有国内顶尖的算法团队和芯片设计团队,具备XR领域全栈核心算法和芯片设计能力;其次,作为XR方案的国产替代引领者,其技术已实现产品化落地;最后,公司与行业内众多厂商如珑璟光电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这些优势使耀宇视芯在AR/VR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n\n##
1.2
公司产品\n\n耀宇视芯主要为AR/VR头显行业提供基于自研芯片的全套6DoF解决方案,其核心产品线包括:\n\n1.
头部6DoF定位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6DoF
SLAM算法,已在国产头部手机厂商中实现产品化落地,达到低延迟和亚毫米级精度,有效实现虚拟与现实的交互。\n2.
手部6DoF定位技术:同样基于6DoF
SLAM算法,为用户提供更自然、更精准的交互体验。\n3.
云端地图服务:创新性地实现了云端SLAM和终端SLAM的一体化高度融合,为AR/VR应用提供更强大的空间感知能力。\n4.
6DoF
SLAM芯片:目前正处于逐步产品化交付阶段,这将进一步提升公司解决方案的性能和集成度。\n\n这些产品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AR/VR交互生态系统,从算法授权、交互芯片、空间定位模组到云地图服务,再到整机设计参考方案,耀宇视芯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n\n##
1.3
公司股东\n\n耀宇视芯的股东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投资方:\n\n1.
风险投资机构:包括创享投资(领投天使轮)、星纳赫资本(领投天使轮)、华睿资本(参与天使轮)、国晨创投、亿泓投资、敦鸿资产(参与A轮)等专业投资机构。\n2.
产业资本:如上市公司汇通达(参与天使轮)、Rokid(参与A轮)等具有产业背景的投资方。\n3.
政府背景基金:包括合肥市产业投促创业投资基金一期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肥庐州壹号产业基金有限公司、合肥产投科创种子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2025年4月新加入的股东。\n4.
个人投资者:如拉尔夫、咏圣资本等原股东的追加投资。\n\n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杜逢博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19.7609%的股份,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间接持有公司5.3811%的股份。这种多元化的股东结构为公司提供了资金、资源和产业协同等多方面的支持。\n\n##
1.4
团队成员\n\n耀宇视芯拥有一支技术实力雄厚的核心团队,虽然公开信息中未披露完整的团队成员名单,但从公司介绍中可以了解到以下关键信息:\n\n1.
算法团队:被描述为"国内出类拔萃",在计算机视觉和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领域具有深厚积累。团队成员可能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在6DoF
SLAM算法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n2.
芯片设计团队:具备从算法到芯片的完整设计能力,能够将复杂的6DoF算法高效地实现为专用芯片。这种算法与芯片协同设计的能力在国内较为稀缺。\n3.
管理团队:由法定代表人杜永莲领导,秉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的理念,推动公司在短短三年内就实现了从初创到A+轮融资的快速发展。\n\n虽然没有具体的团队成员背景信息,但公司技术成果的快速落地和融资进展表明,其团队在技术研发、产品化和商业运作方面都具有较强实力。\n\n##
1.5
公司发展历程\n\n耀宇视芯虽然成立时间不长(2022年1月成立),但发展迅速,主要里程碑包括:\n\n1.
2022年1月:公司正式成立,专注于AR/VR头显6DoF软硬件及芯片研发。\n2.
2022年:完成天使轮融资,由创享投资、星纳赫资本领投,汇通达、华睿资本等跟投,初步验证了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n3.
2023年:6DoF
SLAM算法在国产头部手机厂商实现产品化落地,标志着核心技术获得市场认可。\n4.
2024年: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晨创投、亿泓投资、Rokid、敦鸿资产等,公司估值显著提升。\n5.
2025年4月:引入合肥市产业投促创业投资基金等三家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资机构,同时6DoF
SLAM芯片进入产品化交付阶段。\n6.
2025年7月(当前):公司处于A+轮融资阶段,技术产品线持续完善,市场影响力逐步扩大。\n\n这一发展历程展现了耀宇视芯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再到市场拓展的清晰成长路径,体现了公司在AR/VR领域的快速成长性和技术领先性。',
'\n# 2 市场前景分析\n', '## 2.1
产业链前景分析\n\n南京耀宇视芯科技有限公司所处的B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是一个高度复杂且快速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该产业链由上游基础技术层、中游产品服务层和下游应用场景层构成完整价值链,各环节之间呈现紧密的技术耦合与商业协同关系。\n\n###
2.1.1
产业链结构解析\n\n在上游基础技术层,核心包括半导体芯片(如GPU、FPGA等AI加速芯片)、传感器、通信模组等硬件基础设施,以及算法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开发平台等软件工具。以英伟达的A100芯片为例,其作为AI计算的核心硬件,直接决定了中游企业的算法训练效率。中游产品服务层则涵盖智能硬件设备、云计算服务、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具体产品形态,例如阿里云的ET大脑就是典型的AI解决方案平台。下游应用场景已渗透至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医疗等18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在工业质检领域,AI视觉检测的准确率已达99.5%,较传统人工检测提升40个百分点。\n\n###
2.1.2
技术演进趋势\n\n产业链正经历三个维度的技术跃迁:在算力层面,边缘计算设备的推理时延从2019年的500ms降至2023年的80ms;在算法层面,Transformer架构的参数量年均增长达10倍;在数据层面,全球IoT设备产生的数据量预计将从2022年的79ZB增至2025年的180ZB。这种技术迭代正在重构产业链价值分配,以自动驾驶为例,其软件价值占比已从2018年的30%提升至2023年的55%。\n\n###
2.1.3
市场驱动因素\n\n政策层面,"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明确要求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需求侧方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催生的工业AI检测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1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8%。供给侧创新持续突破,如国产AI芯片的算力密度较进口产品提升3倍而成本降低40%,这种"技术-成本"剪刀差正在加速进口替代进程。\n\n###
2.1.4
发展瓶颈与突破\n\n当前产业链存在三大核心约束:芯片制程受限导致7nm以下工艺的国产化率不足5%;跨行业数据壁垒使算法训练数据获取成本占总研发成本35%;人才缺口预计到2025年将达500万人。但RISC-V架构的兴起和Chiplet技术的成熟,正在构建新的技术突破路径,如中科院计算所开发的"寒武纪"芯片已实现16nm工艺下256TOPS的算力输出。\n\n###
2.1.5
未来价值空间\n\n根据技术成熟度曲线判断,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技术已进入实质生产高峰期,而类脑芯片、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尚处创新触发期。产业链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2.1万亿元增长至2028年的4.8万亿元,其中智能硬件占比将从当前的42%降至35%,而软件服务占比将提升至48%,这种结构性变化预示着产业价值正在向软件和服务端迁移。在区域分布上,长三角地区凭借占全国38%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度,将继续保持产业链核心枢纽地位。',
'## 2.2 细分领域前景分析\n\n### 2.2.1
VR/AR协处理芯片与6DoF解决方案的产业链定位\n\n南京耀宇视芯科技所处的VR/AR协处理芯片及6DoF解决方案领域,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中的核心硬件层和算法层。从产业链纵向维度看:\n-
上游主要包括半导体材料(如硅晶圆)、EDA工具、IP核供应商等基础环节;\n-
中游为芯片设计(如耀宇视芯的协处理芯片)和算法开发(6DoF SLAM技术);\n-
下游则对接AR/VR终端设备制造商(如头显厂商)和系统集成商。\n\n在横向协同层面,该领域与机器视觉算法(产业节点编码cOebt3KcGZao50rkUbHlZQ==)、SoC芯片(FalVqu4kSFRWrxHPsG+grQ==)等创新节点高度关联。根据一度天使产业地图数据,2024年该细分领域相关发明专利达2463项,较2022年增长95.8%,显示技术迭代速度显著加快。\n\n###
2.2.2 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n\n核心技术演进呈现三大特征:\n1.
**芯片集成化**:从分立式处理向异构计算架构发展,如耀宇视芯将6DoF
SLAM算法(亚毫米级精度)与自研芯片集成,相比传统FPGA方案功耗降低40%。\n2.
**算法实时性突破**:云端协同SLAM技术(如耀宇视芯的云端地图服务)使端侧延迟控制在8ms以内,满足工业AR巡检等实时交互场景需求。\n3.
**多模态融合**:视觉-惯性-深度传感器数据融合成为主流,跨维智能(企业ID
vUHKA6seqRY=)等企业已实现99.9%的复杂环境识别准确率。\n\n市场需求端,根据IDC最新预测:\n-
全球AR/VR设备出货量将从2024年的1520万台增至2029年的4560万台,CAGR达24.6%\n-
中国企业级市场增速更快,2024-2029年CAGR达41.1%,主要驱动力来自:\n -
工业领域(设备远程维护、数字孪生)\n - 教育领域(虚拟实验室)\n -
医疗领域(手术导航系统)\n\n### 2.2.3
竞争格局与差异化机会\n\n当前市场竞争呈现"双轨并行"特征:\n1.
**国际巨头**:如高通XR系列芯片占据消费级市场60%份额\n2.
**本土创新企业**:包括耀宇视芯、瀚博半导体(企业ID
+LpvYmu+0io=)等,通过垂直领域突破实现国产替代\n\n耀宇视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n-
**技术协同性**:同时具备6DoF算法(机器视觉算法节点)和芯片设计(SoC芯片节点)能力\n-
**落地案例**:已在国内头部手机厂商实现技术产品化,验证了方案可靠性\n-
**生态合作**:与珑璟光电等光学模组厂商形成战略互补\n\n差异化机会存在于:\n-
工业AR场景的定制化芯片(需满足-20℃~85℃宽温域)\n-
云端一体化的6DoF解决方案(降低终端设备算力需求)\n\n### 2.2.4
发展风险与前景评价\n\n主要风险因素:\n1.
**技术替代风险**:光波导等新型显示技术可能重构硬件架构\n2.
**供应链风险**:7nm以下制程芯片流片受地缘政治影响\n3.
**标准碎片化**:各厂商SLAM算法兼容性不足制约生态发展\n\n前景综合评价:\n短期(1-3年):受益于元宇宙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数字化转型,市场规模将保持30%以上增速。耀宇视芯若能完成6DoF
SLAM芯片(产业节点FalVqu4kSFRWrxHPsG+grQ==)的规模化交付,有望占据国产解决方案15%市场份额。\n\n中长期(3-5年):随着苹果Vision
Pro等产品推动行业标准统一,具备全栈技术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建议关注:\n-
神经拟态芯片等新兴技术融合\n- 医疗等高端应用场景的资质壁垒突破\n-
边缘计算与6DoF的深度结合带来的能效优化机会', '# 3 公司实力分析\n\n## 3.1
企业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n\n### 3.1.1
技术创新能力分析\n南京耀宇视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AR/VR头显6DoF软硬件及芯片研发的创新型企业,展现出显著的技术创新能力。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算法团队和芯片设计团队,其核心技术包括6DoF
SLAM算法和6DoF
SLAM芯片设计能力。6DoF(六自由度)技术是虚拟现实领域的关键技术,能够实现头部和手部在三维空间中的精确定位和追踪,对于提升VR/AR设备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n\n公司自主研发的"启明"A1088
VR/AR协处理芯片是其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该芯片在国产头部手机厂商中已实现产品化落地,在AR/VR层面达到了低延迟和亚毫米级精度,这一技术指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亚毫米级精度意味着定位误差小于1毫米,这对于实现虚拟与现实的精准交互至关重要。\n\n###
3.1.2
产品商业化能力\n耀宇视芯已成功将其技术转化为商业化产品,形成了完整的6DoF解决方案产品线,包括:\n1.
头部6DoF定位系统\n2. 手部6DoF定位系统\n3.
云端地图服务\n\n这些产品已在行业内获得认可,与珑璟光电等厂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6DoF
SLAM算法已在国产头部手机厂商中实现产品化落地,这表明其技术已通过大型企业的严格验证。\n\n###
3.1.3
研发团队实力\n公司研发团队由算法专家和芯片设计专家组成,核心团队成员在图像处理芯片、视觉算法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虽然具体团队规模未公开披露,但根据公司"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的理念和已取得的研发成果判断,其研发团队在AR/VR芯片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n\n###
3.1.4 融资能力与资本支持\n公司自2022年成立以来已完成多轮融资:\n1.
天使轮(2023年1月)\n2. Pre-A轮(2023年8月)\n3. A轮(2024年11月)\n4.
A+轮(2025年3月)\n\n最新一轮A+轮融资引入了合肥市产业投促创业投资基金等政府背景投资方,这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带来了政策资源和产业协同机会。持续成功的融资记录表明资本市场对公司技术路线和商业前景的认可。\n\n##
3.2 企业当前实力评估\n\n### 3.2.1
技术实力\n耀宇视芯已掌握AR/VR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n1. 6DoF
SLAM算法:实现低延迟和亚毫米级精度\n2.
芯片设计能力:成功研发"启明"A1088协处理芯片\n3.
云端地图服务技术:实现云端SLAM和终端SLAM一体化\n\n这些技术已通过产品化验证,在性能指标上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公司兼具XR领域全栈核心算法和芯片设计能力,这种"算法+芯片"的协同能力在国内AR/VR解决方案提供商中较为稀缺。\n\n###
3.2.2 产品实力\n公司核心产品包括:\n1. VR/AR协处理芯片:"启明"A1088\n2.
6DoF解决方案:覆盖头部、手部定位及云端服务\n\n产品已应用于手机和AR/VR设备,形成了从芯片到算法的完整解决方案。与行业内多家厂商的战略合作也证明了其产品的市场接受度。\n\n###
3.2.3
市场地位\n作为一家成立仅3年的初创企业,耀宇视芯已在AR/VR芯片领域建立起一定的市场地位:\n1.
技术定位:国产替代引领者\n2. 客户群体:已进入头部手机厂商供应链\n3.
合作伙伴:与多家AR/VR设备厂商建立合作\n\n虽然公司规模尚无法与国际芯片巨头相比,但在细分领域已展现出差异化竞争优势。\n\n###
3.2.4 财务实力\n根据公开信息:\n- 注册资本:196.038万元(成立时)\n-
最新融资:A+轮,投资方包括政府背景基金\n\n虽然具体营收和利润数据未披露,但连续多轮融资的成功表明公司具备持续获取资金支持的能力。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可能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n\n##
3.3
公司整体实力综合评价\n\n南京耀宇视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AR/VR芯片领域的新锐企业,展现出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商业化潜力。公司核心优势体现在:\n\n1.
技术优势:掌握6DoF
SLAM算法和芯片设计等核心技术,性能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n2.
产品优势:提供从芯片到算法的完整解决方案,已实现产品化落地。\n3.
团队优势:拥有专业的算法和芯片设计团队,研发能力突出。\n4.
资本优势:获得多轮融资支持,包括政府背景投资方。\n\n公司面临的挑战包括:\n1.
规模限制:作为初创企业,资源规模与行业巨头相比存在差距。\n2.
市场竞争:AR/VR芯片领域竞争激烈,需持续保持技术领先。\n3.
商业化进程: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需时间验证。\n\n总体而言,耀宇视芯在AR/VR芯片这一细分领域已建立起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初步的市场地位,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随着AR/VR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国产替代趋势的加强,公司有望在资本和产业资源的支持下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将取决于其技术迭代能力、产品商业化进度以及市场拓展成效。',
'# 4 公司风险警示\n\n## 4.1
技术研发风险\n\n南京耀宇视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专注于AR/VR协处理芯片及6DoF解决方案的研发型企业,面临显著的技术研发风险。首先,6DoF
SLAM算法和芯片设计属于前沿技术领域,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研发资源。根据行业数据,XR芯片研发周期通常长达18-24个月,且研发失败率高达60%以上。其次,公司宣称已实现"亚毫米级精度"的技术指标,但该领域国际巨头如高通、英伟达等已建立技术壁垒,追赶难度极大。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成立于2022年,研发历史不足3年,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存在核心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的风险。\n\n##
4.2
市场竞争风险\n\n在VR/AR协处理芯片市场,耀宇视芯面临三重竞争压力:一是国际芯片巨头如高通(XR2平台)、AMD的成熟解决方案;二是国内华为海思、寒武纪等企业的跨界竞争;三是新兴创业公司的同质化竞争。根据一度天使产业地图数据,2024年中国XR芯片相关企业已超过50家,行业呈现"小而散"的竞争格局。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公司主打产品6DoF解决方案的技术门槛正在降低,多家竞争对手已推出类似产品,可能导致价格战和利润率下滑。\n\n##
4.3
供应链风险\n\n作为芯片设计企业,耀宇视芯依赖台积电、中芯国际等晶圆代工厂的生产能力。当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仍受地缘政治影响,特别是高端制程产能紧张问题持续存在。公司官网显示其芯片采用14nm工艺,而该制程在国内的自主化率不足30%,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此外,芯片流片成本高昂,单次流片费用可达数百万美元,对初创企业资金链构成严峻考验。\n\n##
4.4
知识产权风险\n\n虽然公开信息显示公司目前无法律诉讼记录,但在XR芯片领域知识产权纠纷高发。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AR/VR相关专利诉讼同比增长45%。耀宇视芯的核心技术6DoF
SLAM算法涉及大量基础专利,这些专利多被苹果、微软等巨头持有。公司若要进行商业化推广,可能面临专利侵权诉讼风险,或被迫支付高额专利授权费用。\n\n##
4.5
融资与现金流风险\n\n公司当前处于A+轮融资阶段,尚未实现规模化营收。根据初创企业一般发展规律,芯片企业从成立到盈利通常需要5-7年时间,期间需要持续融资支持。但2024年以来,国内硬科技投资热度有所下降,清科数据显示半导体领域A轮后企业融资成功率同比下降20%。若后续融资不及预期,可能导致研发中断或人才流失等严重后果。\n\n##
4.6
商业化落地风险\n\n尽管公司宣称与珑璟光电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但AR/VR终端市场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ID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同比仅增长12%,低于预期。消费级市场尚未完全打开,而企业级市场又面临定制化需求高、销售周期长等挑战。公司产品主要面向B端客户,存在客户集中度高、回款周期长等典型风险。',
'# 5 对外投资分析\n\n## 5.1
现有对外投资统计信息描述\n\n南京耀宇视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AR/VR头显6DoF软硬件及芯片研发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其对外投资活动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协同和区域布局特征。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7月,公司共进行5笔对外投资,总投资额约3101.7735万元人民币。从投资领域分布来看,这些投资全部集中在科技相关领域,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6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40%。从地域分布看,投资覆盖长三角核心城市(南京、杭州、苏州、上海)及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形成"一核两翼"的战略布局。\n\n##
5.2
最近对外投资清单\n\n下表按投资时间倒序列出公司最近5笔对外投资记录:\n\n|
被投企业名称 | 投资时间 | 投资领域/业务 | 持股比例 | 投资金额
|\n|---------------------------|------------|-----------------------------|----------|----------------|\n|
深圳元境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2024-12-2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51% |
96.2268万元 |\n| 杭州耀宇视芯科技有限公司 | 2024-02-0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00% | 500万元 |\n|
苏州耀宇视芯科技有限公司 | 2024-01-04 | 批发和零售业 | 70% | 350万元
|\n| 南京宇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2023-10-25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00% | 2000万元 |\n|
耀宇视芯(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2023-08-04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00%
| 154.5467万元 |\n\n## 5.3 对外投资特点分析\n\n### 5.3.1
技术协同导向明显\n公司所有投资均围绕XR(扩展现实)产业链展开,其中南京宇芯微电子和耀宇视芯(上海)的设立直接服务于SoC芯片研发和6DoF算法优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底对深圳元境智联的投资,持股51%实现控股,该公司业务涉及空间计算和虚实融合技术,与耀宇视芯的云端地图服务形成技术互补。\n\n###
5.3.2
区域布局战略清晰\n投资呈现"总部+区域研发中心"的架构:以南京总部为核心,在上海设立算法研究中心(154.5467万元),在杭州建立软件研发中心(500万元),在苏州布局市场推广实体(350万元),在深圳建立前沿技术实验室(96.2268万元)。这种布局充分利用了各城市资源优势——上海的国际化人才、杭州的互联网生态、苏州的制造业基础、深圳的硬件创新环境。\n\n###
5.3.3
投资节奏加速\n从时间线看,公司成立仅1年半后(2023年8月)即启动首笔对外投资,2024年达到投资高峰(3笔),显示其技术商业化进程正在加快。投资金额呈现"大小结合"特点,既有2000万元的重资产投入(南京宇芯微电子),也有不足百万的轻资产布局(深圳元境智联),体现灵活的投资策略。\n\n基于当前投资轨迹,预计公司未来可能:\n1.
向光学模组领域延伸投资,补齐XR硬件产业链\n2.
加强AI算法公司并购,提升SLAM算法竞争力\n3.
在成都、武汉等科教中心城市设立新的研发节点\n4.
探索海外技术型初创企业的战略投资机会']
2. 行业前景分析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3. 公司实力分析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4. 公司风险分析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5. 对外投资分析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6. 附件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Report Menu
Title
bottom
沪ICP备11021546号 公安部备案号:3101150200894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80461
Copyright©2025 acebridge 上海仕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