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1
云路复合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三维编织智能装备及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研发生产为核心业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成立于2020年4月,注册地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注册资本398.219万元人民币。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云路复材在复合材料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技术层面,自主研发的”复材预成型体内环轨道三维编织系列成套装备及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其次,在产品应用方面,其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多个重点型号产品;最后,在产业化能力上,公司已在江苏盐城和淮安建立两大生产基地,总面积近七万平方米。
云路复材的业务模式采用”智能装备+材料解决方案”的双轮驱动。在智能装备领域,主要产品包括三维编织装备和碳纤维智能机器人;在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空天飞行器部件、轨道交通车辆部件、体育休闲用品等多个细分市场。这种业务结构使公司既能通过装备销售获取稳定收入,又能通过材料解决方案实现更高附加值。
云路复材的产品体系可分为智能装备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两大类:
在智能装备方面,公司的核心产品是三维编织智能装备。这类装备具有多项技术创新:
最大可编织直径2米以上的超大尺寸预成型体
实现多层编织与成型
具备全数控往复编织功能
独创”编织-铺层-缠绕-编织”一体化成型工艺
这些技术突破使得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成本并保证了质量稳定性。
在高性能复合材料产品方面,公司主要生产以下类型的产品:
管状复合材料:用于高压管道、输油管道等场景,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特性
板状复合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
壳形复合材料:用于汽车零部件、运动器材等,实现轻量化设计
典型应用案例包括:
北京冬奥会碳纤维火炬外壳
直升机螺旋桨和涡扇发动机叶片
飞机舱窗和整流罩等航空部件
轨道交通车辆关键部件
云路复材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但层次清晰。根据公开信息,公司共有16个法人股东,主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创始人关联企业:
上海苏马赫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37.7179%,认缴150.2万元
云路飞扬:持股22.6509%,认缴90.2万元
云研能赛:持股7.4097%,认缴29.5067万元
第二类是产业资本:
豫资涨泉基金:持股5.4428%
厦门乾宏智造:持股4.948%
上海体育产业投资基金
第三类是财务投资者:
富海优选:持股3.3482%
浙智(杭州):持股2.7709%
贵阳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通过股权穿透分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朱永飞,其通过上海苏马赫间接持有公司21.1899%的股份。这种股权结构既保证了创始团队的控制权,又引入了战略资源型股东,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多方支持。
云路复材的核心团队由技术研发、运营管理和资本运作三方面的专业人才组成:
技术研发团队:
拥有博士、硕士19人,高级以上专业职称10人
核心研发人员来自东华大学院士团队,具有20年以上科研积累
在三维编织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管理团队:
董事长朱永飞:公司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负责战略决策
董事赵帅特、孟婥、孙志军、崔宇杰:分别负责研发、生产、市场和财务
监事郗欣甫:负责公司合规运营
财务负责人张春红:主管财务管理工作
团队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产学研结合紧密,与东华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具备从实验室技术到产业化落地的完整经验
核心成员稳定,合作时间超过10年
成功完成7轮融资,展现出色的资本运作能力
云路复材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技术积累期(2005-2020):
依托东华大学科研团队开展三维编织技术研究
2015年研发多机串联三维复合编织成套装备
2017年开始高性能复合材料装备技术研发
公司创立期(2020-2022):
2020年4月公司正式成立
2020年7月推出多机串联三维编织装备
2020年11月完成Pre-A轮融资
2021年10月完成天使轮融资
2022年1月完成Pre-B轮融资
快速发展期(2023至今):
2023年完成A轮、A+轮和A++轮融资
2023年第三代三维编织装备通过技术鉴定
2024年完成Pre-B轮融资
2025年2月完成Pre-B+轮融资
关键里程碑包括:
2022年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产品成功应用于北京冬奥会等重大项目
累计融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建立江苏盐城和淮安两大生产基地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