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6
郑州宇晟汽车产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晟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汽车热管理系统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23日,注册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红松路52号1幢2单元4层402号,注册资本1500万元人民币。作为”专精特新”企业,宇晟科技在汽车舒适性环境系统和发动机低温启动系统领域建立了显著的技术优势。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技术创新方面,通过与国内著名高校的长期合作,公司在加热器燃烧、换热、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拥有20余项国家专利;其次,在产品布局方面,形成了覆盖汽车全场景热管理需求的产品矩阵;最后,在质量管控方面,公司严格执行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宇晟科技的业务模式以”研发+制造+服务”为特色,不仅提供标准化产品,还能根据客户特殊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客车、重型汽车、工程机械等多个领域,并逐步拓展至军用设备、野外帐篷等特殊场景。
宇晟科技的产品线围绕汽车热管理需求构建,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加热系统产品,包括驻车燃油加热器、汽车暖风机和高档暖气片等。其中驻车燃油加热器是公司的拳头产品,采用独特的燃烧控制技术,热效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类产品主要解决车辆在低温环境下的供暖需求。
第二类是温度控制系统,涵盖汽车冷暖空调集中控制系统、自动温控阀门等。公司的空调控制系统采用智能算法,可根据车内环境自动调节运行参数,在保证舒适性的同时实现能耗优化。
第三类是配套组件,包括循环水泵、异型管件及各类阀门接头等。这些组件虽然单价不高,但作为系统关键部件,其可靠性和适配性直接影响整体系统性能。公司通过精密加工工艺确保这些组件的品质稳定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汽车低温启动系统采用了专利技术,能在-40℃的极端环境下保证发动机正常启动,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所有产品均通过严格的环境适应性测试,确保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稳定工作。
根据工商登记信息,宇晟科技的股权结构如下表所示: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比例 | 认缴出资额(万元) | 认缴出资日期 | 首次持股日期 |
---|---|---|---|---|---|
1 | 李义勇 | 99.8667% | 1498 | 2016-04-28 | 2010-08-23 |
2 | 胡志颖 | 0.1333% | 2 | 2010-08-20 | 2010-08-23 |
股权结构分析显示,宇晟科技呈现典型的创始人控股特征。李义勇作为公司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持有超过99%的股份,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公司决策效率的提升,但也存在治理结构单一的风险。胡志颖作为小股东,持股比例仅为0.1333%,主要起象征性持股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公司注册资本从100万元增至1500万元时,李义勇追加了1498万元投资,这一举措显著增强了公司的资本实力,为后续产能扩张奠定了基础。从持股期限看,两位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持续持股至今,显示出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宇晟科技的核心团队由创始人李义勇领导,具有以下特点:
技术团队方面,公司聚集了一批在汽车热管理领域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专业覆盖机械设计、自动控制、流体力学等多个学科。团队与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定期进行技术交流,保持研发前沿性。其中,燃烧系统研发小组由具有15年行业经验的专家带队,其设计的低排放燃烧室已获得多项专利。
管理团队方面,李义勇作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负责公司战略制定和日常运营。公开信息显示,他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有超过20年的从业经历,对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有深刻理解。胡志颖担任监事职务,主要负责公司财务监督和合规管理。
生产质量团队实施”工程师驻厂”制度,关键工序均由经验丰富的技师把关。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师徒制”传承核心工艺技术。虽然具体员工人数未公开,但根据公司业务规模估算,技术研发人员占比可能达到30%以上。
宇晟科技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创期(2010-2015年):公司成立初期专注于汽车暖风系统的研发制造,2011年建成首个生产基地。这一时期主要进行技术积累,先后取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成长期(2016-2020年):2016年完成注册资本增资至1500万元,产能大幅提升。产品线从单一暖风系统扩展到完整的热管理解决方案,客户群体从商用车拓展至特种车辆领域。公司在此期间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扩张期(2021年至今):2020年起通过投资控股方式拓展业务边界,先后成立云出科技(持股70%)和赫拉慧眼汽车科技(持股60%)两家子公司,分别聚焦智能温控系统和车载视觉技术。2021年新生产基地投入使用,实现产能翻番。
关键里程碑包括:2016年注册资本扩充、2020年对外投资布局、2021年新基地投产。公司正计划投资5.5亿元建设3.2万平方米的新厂房,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未来发展战略将延续”深度技术+广度应用”的双轮驱动模式。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