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7
瑞谷科技(大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26日,是一家集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地位于辽宁省瓦房店市轴承产业开发区,注册资本7000万元人民币,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作为中国轴承保持架行业的领军企业,瑞谷科技已发展成为全球轴承保持架领域的技术标杆和市场领导者。
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拥有专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6%,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达90%以上;其次,在制造能力方面,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精密加工生产线,产品直径范围覆盖20毫米至3500毫米的所有结构类型;最后,在行业地位方面,公司是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技术水平在全球轴承保持架行业位居前列。
瑞谷科技的核心产品线主要包括三大类:
高端精密轴承保持架:这是公司最具竞争力的主打产品,采用独特的加工工艺和材料配方,具有高精度、长寿命等特点。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
工业自动化产品:包括各类自动化控制设备和系统,主要服务于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需求。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从设计、生产到服务的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涵盖数字化工厂建设、智能检测等多个环节。
公司产品已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ATF 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等多项国际认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研发的长管离心浇注技术、兜孔加工技术等创新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使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比例 | 认缴出资额(万元) | 实缴出资额(万元) |
---|---|---|---|---|
1 | 姜瑞 | 30.8886% | 2162.18 | 2162.18 |
2 | 姜永君 | 30.8886% | 2162.18 | 2162.18 |
3 | 上海弈瑞科技有限公司 | 14.3734% | 1006.13 | 1006.13 |
4 | 深圳建远投贷联动股权投资基金 | 6.5216% | 456.51 | 456.51 |
5 | 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 | 4.6095% | 322.66 | 322.66 |
6 | 中车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 | 4.5462% | 318.23 | 318.23 |
7 | 东昊绿色智造股权投资基金 | 2.8809% | 201.66 | 201.66 |
8 | 瓦房店乐融经济咨询服务 | 2.6906% | 188.34 | 188.34 |
9 | 东莞市华汕合伟股权投资 | 1.3252% | 92.76 | 92.76 |
10 | 东莞市华洋合伟股权投资 | 1.1523% | 80.66 | 80.66 |
11 | 青岛融源轨道科技中心 | 0.0633% | 4.43 | 4.43 |
12 | 建远(深圳)投资合伙企业 | 0.0599% | 4.19 | 4.19 |
从股权结构来看,公司呈现出”创始人控股+战略投资者+产业资本”的多元化股东格局。姜瑞和姜永君作为联合创始人合计持股61.7772%,保持了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战略投资者方面,上海弈瑞科技持股14.3734%,体现了产业协同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中车资本等国家级产业资本的入股,不仅为公司带来了资金支持,更彰显了其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战略地位。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由行业资深专家组成,具有丰富的技术研发和企业管理经验:
姜瑞: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公司创始人之一,拥有20余年轴承行业经验,主导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是公司技术创新的核心推动者。
姜永君:董事长,负责公司战略规划和重大决策,在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技术研发团队:由多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领衔,团队成员包括高级工程师15人,博士8人,硕士32人,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人员激励机制,研发团队规模占员工总数的20%以上。这种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关键因素。
瑞谷科技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重要阶段:
创业期(2006-2010年):公司成立初期专注于轴承保持架的研发制造,逐步建立起基本的生产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成长期(2011-2015年):加大研发投入,获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产品开始进入风电、轨道交通等高端应用领域。
扩张期(2016-2020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产能规模快速扩大,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
升级期(2021年至今):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获得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战略投资,开启国际化布局。
关键里程碑包括:2015年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完成A+轮融资,引入多家产业资本;2024年新生产基地投产,产能提升50%。这些重要节点记录了公司从初创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的完整轨迹。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