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4
江苏绿碳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绿碳”)成立于2017年5月10日,注册地位于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大道99号苏州纳米城西北区1幢504室,是一家专注于二氧化碳(CO₂)资源化利用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364.3万人民币,实缴资本190.47万人民币,已于2025年完成B轮融资。
作为全球首家实现烟气CO₂转化为碳纳米材料并实现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绿碳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其独创的二氧化碳电解技术上。该技术能够将从火电站、水泥厂、钢厂等工业排放源捕集的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碳纳米管产品,解决了传统碳捕集技术中”捕集后无法规模化利用”和”缺乏经济性”的行业痛点。
公司开创性地实现了”节能减排+经济价值”的双收益模式:一方面帮助碳排放企业节约碳排放指标,另一方面将原本需要付费处理的二氧化碳废气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2021年,公司在山西大同投产了全球首套基于二氧化碳转化碳纳米管的生产示范系统,年产碳纳米管200吨,每年可捕集1280吨二氧化碳,标志着该技术已具备工业化应用能力。
江苏绿碳的产品线主要围绕碳纳米材料的应用展开,包括:
碳纳米管:公司核心产品,采用电解法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而成。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该方法具有成本低、环保性强等优势。产品具有超高的长径比(>1000:1)、大比表面积(>200m²/g)和优异的导电性能(电阻率<10⁻⁴Ω·cm)。
锂电池导电浆料:将碳纳米管分散于溶剂中形成的导电添加剂,可显著提升锂电池性能。与市场主流导电剂相比,可使电池内阻降低30%以上,循环寿命提升20%,低温放电性能提高15%。目前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
导电塑料:年产能1000吨,通过将碳纳米管与塑料基材复合,使传统绝缘塑料获得导电性能(表面电阻可调范围10³-10⁶Ω/sq),广泛应用于电子包装、防静电等领域。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轻量化片材:年产能3000吨,利用超临界CO₂作为物理发泡剂,生产具有微孔结构的轻量化材料,密度可比传统材料降低30%以上,主要应用于汽车轻量化、建筑保温等领域。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比例 | 认缴出资额(万元) | 认缴出资日期 | 间接持股比例 | 首次持股日期 | 关联产品/机构 |
---|---|---|---|---|---|---|---|
1 | 协鑫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80% | 1091.44 | 2030-03-31 | - | 2025-05-22 | - |
2 | W WEINING SONG | 10.5904% | 144.4852 | 2047-12-31 | 2.5562% | 2023-10-19 | - |
3 | 苏州绿碳商业管理合伙企业 | 2.2195% | 30.2808 | 2047-12-31 | - | 2023-11-16 | - |
4 | 魏克思 | 2.0347% | 27.76 | 2047-12-31 | - | 2021-12-14 | - |
5 | 苏州绿清科技合伙企业 | 1.8496% | 25.234 | 2047-12-31 | - | 2023-11-16 | - |
6 | 深圳市前海东西南北基金 | 0.9829% | 13.41 | 2047-12-31 | - | 2019-01-09 | - |
7 | 广州绿碳投资有限公司 | 0.9558% | 13.04 | 2030-03-31 | - | 2025-05-22 | - |
8 | 谢思敏 | 0.8187% | 11.17 | 2047-12-31 | 0.1027% | 2019-01-09 | - |
9 | 共青城鸿博汇富投资合伙企业 | 0.5483% | 7.48 | 2047-12-31 | - | 2023-11-16 | 东方汇富 |
江苏绿碳的股权结构呈现”一大主导、多方参与”的特点。协鑫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在2025年B轮融资后持股比例达到80%,成为绝对控股股东。协鑫集团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清洁能源服务商,此次控股为江苏绿碳带来了强大的产业协同和资金支持。
创始人团队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保持了一定影响力。法定代表人宋维宁(W WEINING SONG)直接持股10.5904%,并通过苏州绿清科技合伙企业(1.8496%)和苏州绿碳商业管理合伙企业(2.2195%)间接持股,合计控制约14.66%的股权。早期投资人魏克思、谢思敏等仍保留少量股权,显示出创始团队与早期投资者的长期合作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产业资本和财务投资者的参与构成了股东结构的特色:东方汇富通过共青城鸿博汇富投资合伙企业持股0.5483%,广州绿碳投资有限公司(0.9558%)等专业投资机构的加入,为公司提供了多元化的资源网络。
江苏绿碳的核心团队由国际化科研专家和产业精英组成:
宋维宁博士(Dr. Wayne Song):创始人兼CEO,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在纳米材料、能源与环境领域有超过20年研发经验,曾参与北美塑木复合材料产业化,是加拿大上市公司Dura Products创始人之一。2018年获联合国”全球气候开拓者”称号,带领团队在世界碳X大赛中进入全球十强。
Geoff Ozin教授:首席科学家,多伦多大学杰出教授,被誉为”纳米化学之父”。在纳米材料合成领域有开创性贡献,发表SCI论文800余篇,H指数超过100。
Mohini Sain教授:技术顾问,多伦多大学教授,加拿大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专长于生物基材料开发,拥有30多项国际专利。
公司研发团队包括15位海归博士,在材料科学、电化学、化学工程等领域具有深厚积累。生产管理团队由5位具有跨国企业工作经验的资深高管组成,确保技术成果的工业化转化。这种”院士级科研指导+海归博士研发+产业专家落地”的人才结构,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能力链条。
江苏绿碳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的双重轨迹:
2017年:公司成立,前身为苏州绿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研发二氧化碳电解技术。
2018年:创始人宋维宁在联合国全球气候行动峰会上获”全球气候开拓者”称号;团队参加世界碳X大赛进入全球十强。
2019年:获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称号;建立首套实验室级二氧化碳转化装置。
2020年: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东方汇富等机构;建成1万平方米碳纳米复合材料生产基地。
2021年:里程碑式突破—在山西大同建成全球首套工业级二氧化碳转化碳纳米管系统,年产200吨,年捕集CO₂1280吨。
2022年:导电浆料产品通过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商认证;超临界发泡材料生产线投产。
2025年:完成B轮融资,协鑫集团战略控股(80%);在南京安装国内首个城市建筑直接空气捕集(DAC)装置。
未来规划显示,公司计划在未来3年内建设5个生产基地,实现十万吨级产能,并推进上市进程。这一发展路径清晰展现了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生产的演进逻辑,以及在碳中和大背景下的战略布局。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