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4
中能新合(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7月19日,注册地位于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是一家专注于新型储能技术和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企业。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苏瑞钦。作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的重要参与者,公司致力于成为绿色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平台。
公司的核心业务聚焦于多能互补储能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项目推广筹备、实施落地及运营管理等环节。在技术领域,中能新合特别专注于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这使其在国内新型储能技术领域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通过构建大规模的储能电站和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帮助地区和企业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能源成本优化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中能新合的核心产品体系主要围绕储能技术展开,具体包括三大业务方向:
多能互补储能电站项目:这类项目通过整合多种能源形式(如风能、太阳能与传统能源)和储能技术,构建综合性能源系统。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园区微电网、偏远地区离网供电等,能够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碳排放。
超临界CO₂地热储能项目:这是公司的特色技术路线,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作为储能介质,结合地热资源开发新型储能系统。该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等特点,特别适合用于电网调峰和区域能源供应。
储能技术服务:涵盖储能系统设计、集成、调试及运维等全流程技术服务。公司在该领域拥有多项专有技术,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储能解决方案。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比例 | 认缴出资额(万元) | 认缴出资日期 |
---|---|---|---|---|
1 | 中炬博能(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70% | 350 | 2029-06-30 |
2 | 北京中兴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 30% | 150 | 2029-06-30 |
通过股权穿透可见,中能新合的实际控制权主要来自河北省邯郸市的两家传统能源企业:
邯郸市冶金实业总公司通过北京国科博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间接持有中炬博能70%股权,最终对中能新合享有35%的受益股份。这家成立于上世纪的地方国企在冶金领域具有深厚积累,其投资新能源领域反映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布局。
邯郸市地方煤矿工贸公司通过中炬星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持有中炬博能另外30%股权,同样实现对中能新合35%的最终受益。这家煤炭背景企业的参与,为公司在能源行业的资源整合提供了支持。
剩余30%股份由北京中兴绿能科技有限公司直接持有,该公司在绿色能源技术领域具有一定专业背景。这种股权结构既保证了传统能源企业的资源优势,又引入了专业技术力量,形成了优势互补的股东格局。
中能新合的核心管理团队由能源行业资深人士组成:
苏瑞钦(法定代表人、董事兼经理):作为公司日常运营负责人,苏瑞钦持有64%的管理层股份。其职业背景显示其具有丰富的能源项目管理经验,曾主导多个大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王叶谱(董事长):作为公司战略决策核心,王叶谱持有63%的最终受益股份。公开信息显示其曾担任多家能源科技企业高管,在新能源产业布局方面具有前瞻视野。
龚格(董事):持有10%股份的技术负责人,长期从事储能技术研发工作,在超临界流体储能领域拥有多项专利技术。
公司还设有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国内知名能源院校和研究机构,在电化学储能、热力系统优化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中能新合虽然成立时间较短(2024年7月),但其发展轨迹呈现快速扩张态势:
2024年7月:公司完成工商注册,初始注册资本500万元,确立以新型储能技术为核心的发展方向。
2024年12月:在江西吉安设立首家全资子公司——江西吉欧君安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亿元人民币,标志着公司全国布局的启动。
2025年4-6月:相继在湖北、江苏、江西等地设立三家全资子公司(湖北宜能谷峰、江苏海灵储昇、江西新淦坤储),每家注册资本均为2000万元,快速拓展区域市场。
2025年8月:公司考察团先后赴福建新罗区、海南临高等地调研,推动”超临界CO₂+地热”多能互补新型储能项目落地,技术商业化进程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司成立时间短,但其管理团队多数成员在能源行业有十年以上从业经历,这种”新公司+老团队”的组合使其既保持创业公司的灵活性,又具备成熟企业的运营经验。公司通过密集设立区域子公司的方式,正在构建覆盖全国主要能源市场的服务网络。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