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1
镓特半导体科技(铜陵)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3日,注册资本4.2亿元人民币,位于国家级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天门山北道3139号。作为一家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由北大青鸟集团投资设立,是国内少数掌握大尺寸氮化镓(GaN)衬底自主生产技术的企业之一。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技术层面,自主研发的氢化物气相外延(HVPE)设备及工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4英寸氮化镓衬底的量产能力,位错密度控制在10^6 cm^-2量级,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次在产能方面,占地50亩的生产基地配备40余台HVPE设备,年产能达3.6万片,是国内最大的自支撑氮化镓衬底制造基地;最后在产业链价值方面,产品广泛应用于5G基站、新能源汽车、快充等高端领域,打破了日本、美国企业的市场垄断。
公司已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资质认证,拥有45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核心技术团队由留美归国博士领衔,包括诺奖得主中村修二的学生等13位半导体专家。作为铜陵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其发展得到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公司核心产品线包括三大类:
采用HVPE技术生产的4英寸自支撑氮化镓晶圆片,主要技术参数达到:厚度800μm、位错密度≤1×10^6 cm-2、弯曲度<0.1mm、晶格半高宽20arcsec、电阻率>109Ω·cm(半绝缘型)。相较传统的蓝宝石或碳化硅衬底,具有更优的晶格匹配度和热导率,特别适合制造高功率器件。
通过自主研发的厚膜衬底制备技术、自剥离工艺、减薄切割和研磨抛光工艺,生产出表面粗糙度<0.3nm的标准化晶圆片产品。目前4英寸产品已实现量产,6英寸产品进入试制阶段,主要供应给功率器件和射频器件制造商。
公司自主设计制造的氢化物气相外延设备,采用内部热补偿装置(专利号ZL202322094564.1),可实现反应室温度梯度控制在±1℃以内,生长速率达50-100μm/h,设备国产化率超过80%,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产品应用领域覆盖:
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逆变器、工业电机驱动
微波射频:5G基站功率放大器、卫星通信器件
光电子:紫外激光器、Mini/Micro LED显示
国防军工:相控阵雷达、电子对抗系统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比例 | 认缴出资额(万元) | 认缴出资日期 | 间接持股比例 | 首次持股日期 | 关联机构 |
---|---|---|---|---|---|---|---|
1 | 北大青鸟铜陵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 71.4286% | 30,000 | 2027-11-03 | - | - | 菡萏资产管理 |
2 | 镓特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28.5714% | 12,000 | 2027-11-03 | 35.7143% | 2017-12-31 | 镓特半导体集团 |
公司股权呈现”产业资本+技术团队”的双轮驱动特征。控股股东北大青鸟基金作为专业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通过菡萏资产进行管理,提供资金和产业链资源支持。第二大股东镓特半导体上海公司作为技术载体,其35.7143%的间接持股主要来自创始人李起鸣博士(持股7%)及其他核心技术人员,这种架构既保障了研发决策的专业性,又实现了资本与技术的有效协同。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股东认缴出资均约定在2027年11月3日(公司成立十周年时)完成,这种分期注资安排既减轻了股东短期资金压力,也反映出投资方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通过股权穿透可见,最终受益人为李起鸣(通过上海公司间接持股13.16%)和Troy J. Baker博士(间接持股5.64%),体现了国际化研发团队的核心权益。
公司核心团队构成具有”学术+产业”的复合背景:
李起鸣(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留美归国博士,前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终身科学家,美国电子材料学会特约分会主席,主导开发了多项GaN材料专利技术。
汤金祥(董事兼总经理):拥有20年半导体行业经验,曾任职于中芯国际、华虹集团,擅长晶圆制造工艺优化和量产管理。
伦伟(董事/实际控制人):北大青鸟投资委员会成员,负责战略投资和资本运作。
Troy J. Baker博士(首席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弟子,专长氮化物半导体外延生长技术。
周琛(研发总监):中科院半导体所博士,主持国家”863计划”GaN材料专项。
其他9名核心工程师:平均从业年限15年,覆盖晶体生长、设备设计、检测分析等全技术链。
团队已累计发表SCI论文47篇,获得发明专利28项,其中”一种用于激光器的低位错GaN衬底制备方法”(ZL201810539214.7)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这种由学术带头人、产业专家和资深工程师组成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保障了公司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高效转化能力。
公司关键技术突破与产能建设主要经历以下里程碑:
2015年:李起鸣博士团队在美国完成HVPE设备原型机开发
2016年:实验室阶段实现2英寸GaN衬底小批量试制
2017.11:铜陵公司注册成立,获北大青鸟首期投资1.4亿元
2018.06:建成首条中试生产线
2019.03:4英寸衬底良率突破70%
2020.12:通过IATF16949汽车级质量认证
2021.05:二期工厂投产,年产能提升至1.8万片
2022.09:完成A轮融资,估值达25亿元
2023.11: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4.04:发布6英寸GaN衬底样品
2025.03:建成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检测中心
2025.09:启动科创板IPO辅导备案
从技术发展路径看,公司坚持”设备自研→工艺优化→产能爬坡”的渐进式创新策略,每18个月完成一次技术迭代。产能从2018年的3000片/年增长至2025年的3.6万片/年,复合增长率达62%,展现出强劲的产业化能力。当前正在建设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预计2026年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0万片的生产规模。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
请登录申请下载全部数据!